第二届中国原发性震颤协同创新联盟高峰会议在长沙隆重举行

原发性震颤(ET)又称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双上肢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作为神经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近年来,原发性震颤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ET诊疗方面依然存在未尽之需。因此,加强ET领域的协同创新,促进学术成果的共享和应用,对于提高ET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4月22-23日,由中国原发性震颤协同创新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原发性震颤协同创新联盟高峰会议”在美丽的星城长沙隆重举行并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中国原发性震颤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本次高峰会议汇聚了国内外具有卓越研究成果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和学者,围绕ET的最新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应用和临床实践经验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会议伊始,分别由北京医院陈海波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王丽娟教授、以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北沙教授进行开场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指出本次高峰会议旨在促进ET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融合,推动ET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迈向新的高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本次大会邀请了来自国外的ET领域知名学者Elan D. Louis和Mark Hallett两位教授。Elan D. Louis教授围绕“ET的神经病理学”进行了精彩报告,详细阐述了ET的病理生理机制。Mark Hallett教授围绕“原发性震颤和乙醇”进行了精彩演讲,全面介绍了乙醇与ET的关系及其相关研究进展。Mark Hallett教授表示,药物治疗仍是ET的首选治疗方法,如普萘洛尔和扑米酮都是疗效确切的一线药物。然而目前ET治疗药物尚且存在一些局限性,开发更多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ET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直以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来自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刘静宇教授通过“原发性震颤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向我们展示了ET发病机制的探索历程。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徐严明教授分享了“原发性震颤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徐严明教授在讲课中提到,传统观点认为ET是良性、家族遗传性的单症状性疾病,但目前认为ET是缓慢进展的复杂性疾病。对于中-重度震颤,影响日常活动的患者,需要进行持续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抗癫痫药物(如扑米酮、托吡酯等)。然而,目前ET药物临床研究普遍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研究的证据级别普遍偏低,需要更多大型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近年来,有关ET睡眠障碍的报告日渐增多。为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王涛教授对“睡眠障碍与震颤相关疾病”进行了汇报。其中,关于ET的睡眠障碍,王涛教授提到,ET患者的震颤与睡眠障碍之间存在潜在的复杂相互作用,睡眠失调可能是先于ET运动症状出现的前驱期疾病特征,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此外,本次高峰会议还设置了专家访谈环节,提供与会人员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共同探讨在临床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访谈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北沙教授主持,王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薛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胡兴越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及承欧梅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位大咖参与,紧紧围绕ET流行病学情况、ET的发病机制、ET与PD的相关性以及ET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会议期间,来自北京医院的陈海波教授系统性介绍了“震颤的分类、诊断与治疗”。陈海波教授表示,ET是临床最为常见的震颤类型,口服药物仍是ET一线治疗方法,扑米酮作为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治疗ET疗效显著。国外一项研究基于不同药物治疗特点推荐: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心率低患者,应首选扑米酮;此外,对于年轻患者和间歇性治疗患者,扑米酮也同样有效。

ET领域研究硕果累累,疾病诊疗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伴随ET相关研究的深入,疾病认知也不断完善。在会议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来自重庆市人民医院的郑永玲教授结合指南文献和真实病例全面阐述了“扑米酮治疗震颤疾病的临床价值”,并分享了真实的患者用药体会。郑永玲教授表示,无论是ET还是ET-PD,服用扑米酮治疗效果良好,一周左右手部震颤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扑米酮对心率、血压几乎无影响,虽然在用药早期会出现一些急性不良反应,包括眩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嗜睡等,但大部分不良反应几天后会逐渐减弱或达到耐受,此外,基层ET指南指出早期不良反应多为暂时性,无需停药。

随后,在病例分享环节,来自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张璇教授同样进行了“原发性震颤诊治病例分享”,完美地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通过真实的患者用药经验展示了扑米酮治疗ET的良好疗效,更加坚定了与会专家学者对ET的诊疗信念。

扑米酮作为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原发性震颤治疗一线药物,改善震颤疗效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长期服用耐受度高。此次大会期间,国内外多位运动障碍领域的专家学者均对此表示认可和支持。相信随着扑米酮50mg新规格上市,将惠及更多国内ET患者,同时将积累越来越多的循证证据和真实世界数据,造福更多患者。

总结

此次高峰会议全面、系统地介绍了ET领域的新研究和新进展,分享了ET诊疗的宝贵经验。让我们看到了ET从基础医学到临床研究再到临床实践的探索历程。“道阻且长”,ET诊疗之路尚需更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以期优化患者的治疗;“行则将至”,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ET的诊疗水平将迈上新的台阶,ET患者的明天将愈加美好!